生产过程中如何控制树脂井盖的气泡、裂纹等常见缺陷?

2025-06-10  来自: 烟台盛先建材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:27

树脂井盖的生产过程中,气泡和裂纹是常见缺陷,需通过多环节严格控制来避免,具体措施如下:

一、原材料预处理与配比控制

原材料的状态直接影响缺陷产生概率。对于树脂,需提前检测其粘度和含水率,若粘度偏高易导致搅拌时卷入空气,可适当添加稀释剂调节;含水率过高会在固化过程中因水分蒸发产生气泡,因此要将树脂含水率控制在 0.5% 以下,必要时进行真空脱水处理。

填充材料(如石英砂、碳酸钙)需进行干燥处理,确保含水量低于 0.3%,潮湿的填充料会在模压时释放水汽形成气泡。同时,填充料的颗粒级配要合理,过细的粉末易团聚导致混合不均,过粗则可能在树脂中形成空隙,一般采用粗细颗粒搭配的方式,提高材料密实度。

增强材料(如玻璃纤维)需去除表面油污和杂质,若纤维表面沾染油脂,会影响与树脂的粘结力,导致界面出现微气泡;纤维长度需根据井盖厚度调整,过长易缠绕成团形成空洞,过短则无法有效分散应力,增加裂纹风险。

二、混合搅拌环节的控制

搅拌过程中若操作不当,易卷入空气形成气泡。生产中多采用真空搅拌设备,在负压环境下(真空度通常控制在 - 0.09MPa 至 - 0.095MPa)进行搅拌,能及时排出混合时产生的气泡。搅拌速度需循序渐进,初期低速搅拌使树脂与填充料初步融合,再逐步提高转速(一般不超过 600r/min),避免高速搅拌产生涡流卷入空气。

对于添加固化剂、促进剂等助剂的环节,需在搅拌后期缓慢加入,并保证搅拌均匀,若局部助剂浓度过高,会导致固化速度不均,产生内应力,进而引发裂纹。搅拌时间需严格控制,过短则混合不充分,过长可能导致树脂提前固化,一般根据材料总量设定在 10-20 分钟。

三、模压成型工艺的优化

模压是控制缺陷的关键环节,温度、压力、时间参数的设定尤为重要:

  • 温度控制:需分阶段升温,初期以 50-60℃预热,使树脂流动性提升,便于填充模具角落;再逐步升至固化温度(不饱和聚酯树脂通常为 80-100℃,环氧树脂为 120-150℃),避免温度骤升导致树脂反应过快,产生大量气体无法排出。降温阶段也要缓慢,防止因温差过大产生内应力导致裂纹。

  • 压力控制:模压压力需根据材料流动性调整,初期施加 0.5-1MPa 的低压,让材料充分填充模具;待树脂开始凝胶时,将压力提升至 2-5MPa,压实材料并挤出气泡,压力不足易导致气泡残留,压力过高可能使模具变形或材料溢出。对于形状复杂的井盖(如带花纹、凹槽的款式),需采用分步加压方式,确保各部位受力均匀。

  • 时间控制:加压保压时间需与固化速度匹配,过短则树脂未完全固化,脱模后易因强度不足产生裂纹;过长则会导致材料过度交联变脆,一般根据模具尺寸和树脂固化特性设定在 30-60 分钟。

四、脱模与后期处理

脱模前需确认树脂完全固化(可通过检测硬度或巴氏硬度计测量),未固化完全的产品脱模后易变形开裂。脱模时需使用专用脱模剂(如硅酮类脱模剂),均匀涂抹在模具表面,避免因脱模阻力过大导致井盖边缘开裂。对于大型井盖,可采用机械辅助脱模,确保受力平稳。

脱模后的井盖需进行后期养护,在 25-30℃的环境中静置 24-48 小时,让树脂充分完成后固化,减少内应力。若直接暴露在温差大的环境中,易因收缩不均产生裂纹。对于有缺陷的半成品,轻微气泡可采用树脂修补液填充,再经打磨处理;裂纹则需切除受损部位,重新填充材料并二次模压,但严重缺陷的产品需直接报废。

五、检测手段与质量追溯

生产过程中需通过多种检测手段排查缺陷:

  • 外观检测:脱模后通过目视或放大镜检查表面,查看边角、凹槽等部位是否有气泡、裂纹,合格标准为表面气泡直径不超过 2mm,且每平方米不超过 3 个,无长度超过 5mm 的裂纹。

  • 无损检测:对关键部位采用超声波检测,通过声波反射判断内部是否存在气泡或分层;对于批量生产的井盖,可随机抽取样品进行破坏性检测(如切割剖面观察内部结构),确保内部密实度。

  • 工艺参数记录:对每批次生产的原材料配比、搅拌时间、模压温度压力等参数进行详细记录,若出现缺陷可快速追溯原因,便于调整工艺。

不同企业会根据自身设备和产品定位细化控制措施,例如大型企业可能采用全自动模压生产线,通过计算机精确控制各环节参数;中小型企业则侧重人工巡检与工艺标准化培训,确保每个操作步骤符合规范,从源头减少缺陷产生。


烟台盛先建材有限公司,专营 烟台井盖 预制混凝土检查井盖板 烟台排水沟盖板 烟台雨水篦子 烟台钢材 等业务,有意向的客户请咨询我们,联系电话:18660528339

CopyRight © 版权所有: 烟台盛先建材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XML

本站关键字: 烟台井盖 烟台树脂井盖 烟台球墨铸铁井盖 烟台水泥井盖


扫一扫访问移动端